非阿里巴巴莫属!!!!!!大数据和云计算,未来的技术之巅阿里在云服务领域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领先者,目前,阿里已实现核心系统100%上云,同时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不仅如此,阿里甚至在芯片领域也有所斩获,发布了全新的含光800AI芯片,官方称这是全球最高性能的AI推理芯片。
同时,今年双11期间,阿里自研数据库产品OceanBase、POLARDB以及其他多款数据库产品的共同支持下,保证了双11开始前15分钟整个系统没有任何抖动,数亿用户顺畅购物,每秒处理峰值都远远超越传统Oracle数据库。
而今年10月,OceanBase作为中国自研数据库产品,以6088万tpmC登顶TPC-C测试全球榜首,超过诸多传统IT服务厂商,夯实了自己在数据库服务上的领先优势。
这些技术上的突破是阿里真正的护城河,而在大数据和云方面的领先,也是阿里能够持续保持高速进化,形成全面优势的关键。
目前,阿里云在海外有20个地域节点和61个可用区,同时电商和物流的全球化也在快速推进,比如菜鸟全球智能物流骨干网已具雏形,目前已经连接了200多个跨境仓库、300多条跨境物流专线,通过全链路的协同,把重点国家的物流时效从70天提升到10天以内。
这在事实上,也成为了阿里全球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助推力。
在技术岗位方面,阿里也做出了相应的人事安排,张建锋将继续担任阿里巴巴技术委员会主席、达摩院院长、阿里云智能事业群总裁,领导阿里巴巴未来的技术总战略、达摩院的建设,并致力于阿里云智能业务的进一步突破。
蚂蚁金服原CTO程立将担任阿里巴巴集团CTO,兼任阿里巴巴技术委员会副主席,负责阿里数字经济体内各业务的全面技术打通。
在领先的技术优势下,阿里也形成了自己的系统优势,并且开放了更多资源给第三方的店铺、合作伙伴,比如数据中台、智慧门店现在已经是很多阿里平台上品牌商做线上线下全域运营的标配。
类似钉钉之类的软件,也成为中小企业数字化管理和上云的利器。
阿里因此形成了技术优势带来数据优势,数据优势又带来学习优势,从而持续扩大技术优势的良性循环,而一旦形成更高维度的数据优势,那么通过人工智能的不断学习和演进,阿里的领先几乎无法超越。
阿里再战20年在过去的20年,可以说是中国迅猛发展的20年,也是数字化红利的20年,可以说是风起云涌,波澜壮阔。
但走到今天,基础建设已经基本完成,粗放的流量红利已经基本结束,一二线城市的数字化建设也基本完善,市场上的“空白机会”越来越少,而行业的竞争也逐渐进入到了深层次。
从产品端渠道端开始精耕细作到数据端甚至硬件端,竞争的门槛越来越高,领先的优势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在数据和硬件研发上的优势。
以模式创新为主的中国互联网时代已经结束,而以技术研发和数据运营为核心的新时代已经来临。
张勇在公开信中说,阿里巴巴习惯“在最好的时刻为未来变阵”,而这可以说是阿里的传统优势,也是未雨绸缪、领先一步的关键。
从过去20年的成功经验,我们可以看到阿里的优势所在,最核心的就是强大的组织管理输出能力,能够在各个领域实现创新和突破,能够容忍试错,也能够为远见卓识而长期支持和买单,这最终让阿里收获了很多意外惊喜,包括菜鸟,包括阿里云,包括钉钉等很多明星项目的成功,其实都是阿里强大组织管理能力的体现,而这种能力才是真正很难被外界所模仿和复制的。
这里不仅仅要有远见的高度,还要有战略的定力,要有对战友的无条件的信任,也要有超强的执行能力,比起商业模式或者技术成果来说,这些软实力反而是阿里的核心优势所在,而现在关键节点的架构重组和转型,一方面阐述了阿里对未来的看法,另一方也看到了阿里的应对之道。
全球化、内需、大数据和云计算三大战略,每一个都是宏大的战场,每个战场也都充斥着海量的竞争对手。
张勇在信中表示,在实施战略、兑现使命的过程中,业务战略、文化战略和组织战略三位一体,缺一不可。
“这对我们提出的基本要求就是,在我们的数字经济体里,通业务、通文化、通技术、通人才、通组织保障。
确保全阿里数字经济体能“一张图、一颗心、一场仗”,才实现更加完美的战略一体化。
希望下一个二十年,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更加强大的阿里奇迹。
参考:
貌似阿里巴巴强些至少宣传的是这样提这个问题的兄弟,是想要大家说阿里吗
参考:
当然是我的第1个提出云计算的阿里巴巴云服务。
参考:
阿里的吧
参考:
阿里吧吧会做的更好些